浅谈四十二式太极剑独立步中的阴阳平衡 太极拳运动之首重是以腰为轴( 三 )


再拿分脚点剑示例:右手持剑是向右下方点击(用力) , 那么对应的左剑指就是向左上方外撑(用力) 。 右胯托起右腿向前上方踢出(用力) , 左胯就要用暗力向后下方扯住劲 , 使两胯相合 。 这样就形成一个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用力同等均衡而支撑四方的浑元劲 , 它使周身上下左右前后相吸相系,两臂相撑、两胯相合,既有利于控制张力与合力的均衡 , 使重心稳定、发劲有力,又显示出姿势舒展大方 , 有气势,富有观赏性和美学价值 。 接下来提膝点剑,左臂助右臂之力
在以腰催肩的前提下向右扭转向右下方点击(用力) , 整个身躯都是向右向下用力 , 这时 , 维持平衡稳定的枢纽机关不在支撑腿,而是在左胯左腿向左上方外拉,最终形成左右对称 , 以维持平衡 。 也就是说 , 腰、胸、肩、两臂向右扭动用多少力,左胯左腿就要向左用多少力 , 两边用力一定要成正比,才能保持住重心稳定 , 否则就不平衡 。 摆脚扣剑也是如此 , 右腿向右摆动的力是多少,腰肩催动右臂向左扣的力就是多少 。 其他各势平衡动作均可依此类推 。
在保持独立步稳定的动作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维持两翼平衡的运行速度也要相同 。 上与下、左与右,哪一边先到位或后到位 , 哪一方快或慢也需要相同 。 如提膝劈剑一势 , 右手持剑由上向下劈的同时,左剑指经腹部外摆由下而上,两臂一个从上而下 , 一个由下而上 , 运行速度要相同 。 就像一个圆球对应两边的两个起点,同时沿圆周运行 , 又同时到达对应点 。 哪一个先到位或后到位都有可能引起左右晃动.
再拿相向力(合力)来说明:左蹬腿架剑一势 , 左腿从下向前向上蹬出(用力) , 右手持剑从上向前(用力) , 一下一上实际上都是向一个点用力,形成正负相抵,从而维持了平衡 。 如果右手持剑也随着左腿向上用力 , 身体必然向后倾斜 。 以上窍道正是符合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原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 它不但能提高技击功能 , 而且也能促进身体物质的新陈代谢和人体功能的阴阳平衡 。
悟此剑道 , 阴阳互动、相向相背 , 不光是外在的变化 , 关键在于暗劲 , 暗劲又在于心知 , 是一个由身知到心知再到身知的过程 。
练好太极拳很难 , 掌握好独立步平衡更难 , 难就难在总是找不到训练的方法和窍道 。 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窍道 , 掌握好独立步就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