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撵猴 治腰痛 太极拳的汗

不论还是技击,练习都要冒汗 。
??但随着层次不同,出汗的效果不一样,出汗的部位、多少、味道都不一样 。
??第一层次:锻炼气力的阶段,汗出在身体的大部位,主要是颈部、胸部、胳膊、腿,还有一些病灶部位,比如说颈椎不适,则颈部汗多,手腕不适,则手腕汗多 。 这一阶段主要是犟劲、断劲、蹩劲 。 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则汗液有骚臭味道甚至有火药的味道;如果肾脏不好,则汗液发粘;如果身上有痰饮等实证,则汗液粘滞 。 体虚则练完之后大汗不止,要持续出汗半个小时以上 。 肾虚的则腿上汗粘滞,抬不动步 。 等等 。 注意:身体不健康的人是无法跨越这一阶段的 。 即使是太极高手,如果身体不适,该冒的汗还是要冒 。
??第二层次:胸、背汗多 。 其他部位汗水渐少 。 这一层次往往筋骨已经拉开,初具柔韧性,身体已经比较健康 。 此时的练习者养生效果极好,手脚移动则气血充盈,手心、脚心发涨,手心发热,肩、跨疼痛 。 在这一阶段的练习者,如果有高师指点,则可以向技击方向发展 。 开始有轻灵之力 。
??第三层次:背部汗多,其他部位汗水渐少 。 此层次则为养生的高级阶段,身体轻盈,精力充沛,睡眠深沉而少,容易入睡,没有失眠现象 。 在技击上则向着轻灵如化的方向发展 。
??第四层次:手脚汗多,其他部位无汗 。 此为最高境界,非十万遍以上套路锤炼之功不可达到 。 此一境界,鄙人无力描述 。
??此四层次,不用交手,只看汗水即可知道其人水平 。 太极真传,几百年间,得此这不过百人 。 遗憾…… 。


倒撵猴又名“倒卷肱”,是中惟一“退着走”的拳式 。 搂膝拗步的转腰幅度较大,若与倒撵猴配合一进一退地往复练习,能更好地发挥辅助医治腰痛的作用,也提高锻炼的情趣,克服“只退不进”和“一式独练”的单调感 。 退着走的练习方法是;“选择一条平坦、行人少、空气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后倒行走,每次约2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 ”而单练倒撵猴,或者单练倒撵猴与搂膝拗步二式,是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即:从十几遍、几十遍递增至一、二百遍,在逐渐递减至十几遍,并以递增、递减一次作为一个疗程,大体上需半个月时间 。 但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也允许自行调节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 总的要求是:“掌握要领,勤于练习;量力而为,适可而止 。 ”并在每次练习后,以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腰部舒适,疼痛缓解、减轻或消失为准、为效 。 必要时也可配合其它诸如药物、按摩、针灸等疗法进行综合医治 。 退着走为什么能治腰痛? 外国体疗专家认为:“倒行时腰背部的肌肉比前行时有较大的、有规律的收缩和松弛,致使腰背肌肉的血液循环加快,改善腰背肌肉的营养供应,从而使劳损的腰肌得到恢复 。 ”若以祖国医学中导引学的医理来解说,则可认为:腰椎部位的左旋右转,可起到利滑腰肌、疏通经络、调和带脉、畅活气血以及壮腰固肾等作用 。 这样,既能逐渐增强体质,治愈慢性肾虚腰痛,同时也有破淤、活血、舒筋等功效,因而也会使腰肌劳损及其所引起的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
【倒撵猴 治腰痛 太极拳的汗】

    推荐阅读